良食专栏 大理首家零包装环保粮油店 “打酱油农场商店”的生态商业探索
食物系统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包含了从生产到流通再到消费和循环永续的整一个完整的过程。因此,溯源的工作变的特别的重要,只有对食材原料、工艺以及背后的各项指数有清晰的呈现,才能够为消费带来真正放心的食物。而如何让我们消费者去参加了,成为见证者、共创者和体验者,测评者,并反过来作用于生产企业,又将是未来我们长期要面对的课题。这篇文章为我们展示了这样一种消费者参与溯源和共创的案例,值得一读!
本文作者:蔺桃,前媒体人,知名食农媒体专栏作者,作家,著有《三十岁,回乡去》等四本书。旅居中国台湾、美国、韩国10年,生态种菜六年,践行从产地到餐桌的绿色饮食方式,开设有“自然食育12堂课”。
大理大学所在的弘圣路和学府路一带,一直是大理人最常打卡的“小资”集散地。去年七月,在弘圣路上新开的打酱油农场商店,吸引了许多新老大理人的目光。
老大理人发现,这里的酱油、米、醋、油,都可带着瓶瓶罐罐来散打,像极了古早时候大青树下的杂货店、粮油店,有人情有温度。新大理人把这个“万物皆可散打”的粮油店比肩北京、上海的零废弃商店;又因为“打酱油”还售卖自家农场出产的有机稻米、蔬菜,还兼售很多友善环境、基于在地的生活用品,新颖程度直逼国外的农场商店。
国内外的有识之士,为了应对工业化的产销体系,过度包装、长途运输、食物浪费等种种攸关环境和在地经济的问题,开启了零废弃、无包装尝试,建立了周边生活15公里范围内的在地农场店。
被誉为“大理福尼亚”的大理市,汇聚了中国关注环保、有机和可持续商业的众多新移民。其中有一群人用开阔的眼界、跨界行动和领先的理念,在大理成立了打酱油农场商店。
依托于50亩地的和光有机米生产农场,在大理先后开出的三家“喝杯稻田”米奶茶店,再加上新开张的打酱油农场商店,创始人赵志恒和他的团队,想要探索出一条让新农人不后悔,既有益生态,又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未来不久,还可以在全国各大区域铺展,让更多人复制这条与传统商业模式不同的生态商业之路。
赵志恒人称赵老师,不止因为他已近知天命的年纪,也因为他丰富的经历,躬耕实践的决心。他出生在河南驻马店市,小时候的记忆是一直都吃不饱,红薯、玉米和高粱轮着来。为了同学的一包瓜子,他可以包圆所有作业。为了获得更加多“回报”,他高度沉浸、快速学习,结果成了年级第一。
他的这种专注、探究精神,对后来的学习生活都影响甚深。1992年,赵志恒来到广州学习生活,毕业后开了服装厂,规模曾达几百人。然而他至亲的家人相继因为心血管、脑溢血等疾病猝然离世,留给他很深的思考:为什么生活好了以后,人的身体反而出了各种毛病。他的答案是,我们吃的东西出了问题。为了自身的食品安全,2009年开始,他用五六年时间学习朴门农业、自然农法和酵素农法等多种生态友好型的种植方法。2014年,他关掉服装厂,转型新农人,在广州南沙区建了第一个生态农场。
2015年底,小女儿出生后,为了给孩子更自然、健康的童年环境。2017年,赵志恒和妻子迁居云南大理,在喜洲、洱源等地租地种田。他和大理及广州的新农人保持了密切交流,发现很多新农人尝试有机农业后,拼尽全力,投入巨大的时间和金钱成本,却因为种植方法难、农业地位低,面临种不出来又卖不出去的困境。许多有志于有机农业的农夫都是有情怀的有识之士,最终成为了有机农业的反驳者。
他心疼这群“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的有机农夫,决心做一个“0元建有机农场”的实验,看看怎么样才可以让农场均衡发展。
2020年,他用CSA社群支持型农业的办法,从城市中招募一批“股东”,募集了30多万元,投资他的第六个农场——和光生态农场(以下简称和光农场)。既解决了启动资金,又和他们风险共担,最终产出的米也无需流入市场,直接送到了股东们(CSA会员)的手上。除了米,会员家庭还能参加农场的研学、营地活动,收获的不止是物质,还有丰厚的精神回报。
和光农场占地50亩,位于苍山脚下的银桥镇。高原日照强,禾苗粗壮长势好,但是旁边却被施行惯型农法的稻田包围。2023年7月稻谷结穗的季节,我参访和光农场时,站在田埂上就能闻到浓浓的农药味。和光农场利用苍山溪水沿着农场种植区域,铺设了水渠和宽约2米的环形隔离带,路上铺设了稻草杆,种植了毛豆等豆科植物用来固氮。
为了防止上游水源被污染,和光生态农场直接采用地下涌泉来灌溉。以农场三头牛的牛粪、谷糠和其他启动剂一起堆肥发酵,发酵后形成的肥料可以施加在水田里增肥。而用农场蔬菜、果树上结的果子制作的酵素,施加在水田中能分解重金属和除草剂残留。坐在和光农场的核桃树下,除了隐约的牛粪和土地味道,闻不见其他化肥农药的味道。
耕种3年后,和光农场获得了欧盟和中国有机双重认证。而且一年产量2万多斤稻米,以实际种植25亩地来计算,亩产去壳稻米高达450多公斤。2020年,大理州粮食平均亩产371公斤。相较之下,有机种植并不比惯性农法的产量低,反而高于平均水准。
0元建有机农场,最终被赵老师走通。但他也意识到和光农场并不是单纯的第一产业,并不是任何一个人都和他一样,在城市工作生活20多年。所以他决定尝试基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相结合的组合拳模式。
所谓组合拳模式创新,同样来源于一份心疼,一丝舍不得。自家生产的有机米,不经过深加工成精制白米,而是保留了胚芽营养,做成胚芽米。胚芽米经太太阿兰的手,做成了自带甜香的胚芽饭。好客的夫妻俩,在自家小院里招待了许多来访的朋友,他们中的许多人就是冲着吃一口好米来的。可是每次做饭总会估量不准,剩下的米饭给鸡吃太可惜,阿兰就把米饭打成了米奶,有时候加点红枣,做成奶茶在饭后溜个缝。
米奶茶深受朋友们的欢迎,尤其是小朋友们喜爱上了大米本身的味道。新认识的朋友,出身连锁饮食业的大理新移民朱女士鼓励他们尝试做“米奶茶”连锁店。2022年,朱女士主导下的三家米奶茶店“喝杯稻田”在大理开张,分别位于大理新移民聚居地左岸高地附近、古城附近的素方舟未来空间和下关城区。
预计单店每年消耗约6000斤米,所以2022年,和光农场CSA会员单价和供米量都下调了,这样也避免了CSA会员靠人情买单的局面。如果说2021年赵老师依靠的是个人IP的私域流量为稻米买单,2022年开始,他就真正进入陌生市场,靠商业力量来消耗资产稻米。
除了陆续研发的十多款米奶茶,还有6款米饭团,后续开发出米面包、米冰激凌等多种单品。“喝杯稻田”打出口号,“一杯米奶保护一片土壤”。每开一家店,就大概意味着5亩土地被有机农法保护了起来。
在大理连开三家店也是为了测试市场的反应,能不能快速复制米奶茶单店模式,实现“卖得越多,种得越多,保护得越多”。赵老师说,“只要实体店有稳定客源,不管种啥东西,都能消费掉。(开店是)想尽一切办法,让市民与农民真正握手。”
“喝杯稻田”单店投入并不低,风险和压力都是有的。左岸高低店和素方舟店每个月都在盈利,而位于大理下关城区的店却连续亏损只能关闭。但是找到了精准客户,仅素方舟店不到两年就能回本。
但下关城区店的失败,也让他们意识到,要走进城市,单靠和传统奶茶店竞争口感和定价,只用健康、友善来吸引儿童和环保群体,其实行不通。要实现单店的收支平衡,要找准城市人的刚需。
总结素方舟和左岸高地两个米奶茶店的成功经验,会发现,它们本质上是一个社区店。尤其是素方舟未来空间的“纯素空间”属性,吸引了全国各地以素食和可持续生活为最大公约数的群体。来此消费的人群更容易接受米奶茶的口感和保护土地的理念。
赵志恒团队发现,“城市人的刚性需求,第一健康,但不能高价,价格太高会把一部分挡在外面;第二便捷,店铺走入社区,让人们穿个睡衣出来就能到店。第三,满足大家的精神需求,社区店要有更多社交属性、情感联结和人文意义。” 因此,他们在自产自销的基础上,推出了打酱油农场商店,以环保散打形式,拥抱返乡消费的群体。
除了米奶茶店,店内售卖的生活用品几乎都可以散打,一家65平米的小店里,产品品类超过200个。
打酱油店里真的有野生菜籽油、古法酱油、芝麻香油、玫瑰醋、料酒、梅子酿、诺邓井盐、诺邓锅底盐等开门七件事,还有自产的农场有机米,店里直接摆了一台全进口碾米机,16个档位可供选择,想要胚芽米、糙米、精白米不同碾磨程度的米都可以新鲜现打。散打价格每斤米26.5元,并不比市面上的有机米贵。选择成为打酱油店铺会员能够轻松的享受全店85折,399元的会员,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20斤米或25斤水果,或者50斤蔬菜,也可以灵活搭配。
对于生活在大理大学附近的居民来说,这样轻盈的会员制不是负担,反而成了时常来看看的理由。有了这样一家推崇零浪费的商店,很快消费者就学会了自带瓶瓶罐罐和环保袋来买东西。来打卡的游客也不会尴尬,老客们搜集清理好自家闲置的器皿送到商店,供外来客免费取用。这种物物循环的方式,让爱流淌在邻里之间。
店内还有许多推动环保的措施,垃圾分类、废物回收利用,还有自制的使用酵素、环保酵素、首乌洗发水、皂角洗手液等多种环保清洁用品。店内还会时不时举办线下沙龙,一起做一块手工皂或者洗碗液,一次环保的旅行或生活实践分享,可持续生活的理念,通过有形无形的分享,共同的学习,疗愈地球也滋养生命。
有顾客在小红书上分享,“想要的东西要多少就打多少,对短居对人群很友好,价格实惠,体验打酱油乐趣。” “店内到农场农作物,五谷坚果果干各类农产品、自然元素的陈列,环保服务台,手写宣传物料,给人温馨和安全的感觉。”“真实食物,自然生活,生命觉醒。吃干净的食物,身体得到滋养,精神才能得到支持。多一些对土地的敬仰,对食物的尊重,感受身体与自然的链接就多一些。”
经历几个迭代过程,打酱油农场商店在2023年开张后,每个月都在盈利,这极大地鼓舞了团队,也证明了这种有机农场+植物基奶茶店+现代粮油店的模式,已经初步走通。
2024年,打酱油农场商店启动了分店模式,准备在大理和广州招募认可环保可持续理念,愿意做有机生活引领者的合伙主理人。赵老师说,预计2024年在广州新开一家打酱油连锁店。一旦确定落地,就要把整套模式复制过去,在当地建立生态农场,逐渐让大部分产品都自研自产或者周边的生态有机伙伴合作,减少长途运输和碳排放,让城市居民也有机会践行在地、短链的有机生活。
“初级农场如果只能维持,不能发展,算不上成功。保护更多土地不能成为一句空话,让(有机)大米更有效地销售出去,经济上才能实现闭环。只有经济上实现闭环,才会有可持续发展的力量。不要把环保作为概念,而是落实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落实到商业体里面,才能打造生态上的闭环。通过打酱油农场商店,在经济和生态闭环上,再加上社交和人情,就实现了人文上的闭环。”赵老师说,“真正的环境是我们的大股东,不能让环境天天亏钱,这会形成巨大的沉没成本,是人类生活不可持续的大隐患。把我们理解到的向善的商业模式,落在实际消费与被消费中,这是我们与花了钱的人未来社会共同的探索。”
1、大理白族自治州农业农村局关于政协大理州委员会十四届二次会议第142020号提案的答复,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网站,